主页 > 心理障碍 > 多动症

[转]培养儿童好行为的原则

作者: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    发布时间:2019-09-24

  培养儿童好行为的原则

 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计划生育的国策,一个家庭好只生一个孩子。于是,家长对这一个孩子的成长(包括智力和性格)极为关注,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聪明、行为又好,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。

  孩子从母腹来到人间,不懂得是与非、对与错、什么能做、什么不能做,全靠成人教育与训练。(当然是在先天素质和年龄规律的基础上来进行的)。那么,怎样培养儿童的好行为、避免形成不良行为呢?我想谈点总的原则,希望对家长有帮助。

  一、在思想上要有这样的认识:

  1、爱孩子,但不溺爱孩子。

  没有感受到爱的孩子,发展不会正常。爱并不是一味“提供”,不是要什么给什么,更不是还没要,就已经准备好了、给了。严格要求不是不爱孩子,溺爱只会害了孩子,孩子就会不知道是非,不懂得尊重他人,自我中心就会演变成自私。

  2、懂得只有孩子的不良行为,没有不良的孩子,要批评时,应该说:“我不喜欢你把鞋子脱在沙发上”(不良行为),而不要说:“我不喜欢你”(不良孩子)。

  3、孩子不良行为问题的产生,往往源于纵容和自己的不良言行。比如:孩子讲话粗暴、拖拉、不尊重老人、打人、不爱护小动物、霸气等。要纠正孩子的毛病,先纠正自己的毛病。

  二、要早立规矩,早形成习惯,并坚持不懈地执行:

  规矩,也就是有界限,能做的、不能做的规定下来。甚至早在一岁生日以前就立下来。比如:不大声吵闹、不打人、睡觉时不要抱等。有了规矩才有秩序。早年不立规矩,孩子会失控,长大了,在一个有规矩的社会中,就会处处碰壁,不受人欢迎,经常受挫折,反而非常痛苦。

  如果早不立规矩,孩子不知道是与非、不知道对与错,等形成了不良行为,再立规矩就晚了,要花很多倍的工作,还不见得能改好。

  有了规矩,形成了习惯,孩子做起来很自然,没有约束感。我国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:“习惯养得好,终生受其益。”叶圣陶也说过:“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。”英国思想家培根说:“习惯是人生的主宰,人们应努力求得好习惯。”可见习惯之重要。

  立了规矩,必须坚持,否则无用,有时还会更坏,孩子会模仿,雷声大、雨点小是不好的。

  三、要具备儿童身体、心理发育及发展的规律的知识:

  教育要按规律行事。如果不懂得发展的规律,一定做不好教育工作。在心理方面,比如:婴儿往往只有极短暂的注意力,不要让孩子连续注意学习5分钟以上(半岁以内),10分钟以上(1岁以内)。逆反是两三岁儿童的心理特点,不要在这个阶段要他“听话”,不听就打。要理解、要疏导。五六岁的儿童好奇心特别强,有时为了探个究竟,会“破坏东西”,应该理解、要正确对待。如果家长有了这些知识,他们就会理解不同年龄的孩子要不同对待,教育才会有好效果。

  四、适当表扬、奖励,适当给以批评、惩罚,注意“度”:

 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好行为喜在心里,不表露出来,而对不良行为却揪住不放。批评、打骂,好像孩子不打、不骂,不会形成好性格。清朝思想家、教育家颜元说过:“数子十过,不如奖子一长”,这是教育孩子重要的原则。

  当然,孩子做错了事,表现了不良行为,批评与惩罚也是必要的,但必须注意“分寸”,“度”,不要小题大做,也不要遮掩,要恰如其分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:“不管你们采取哪一类教育方法,你们都需要一个尺度,因此也就需要在自己身上培养分寸感。”

  爱也要注意分寸、尺度,过份的爱、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,只能培养出冷酷无情、毫无责任感的利已的孩子。



来源网址:https://m.xayxyfsyy.com/xlza/xlzddz/1489.html

医生在线问诊解答 知名医生在线挂号

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一下内容:

治疗精神心理疾病就选脑康

一键通话
  • 二级精神心理专科医院
  • 陕西脑康心理医学研究院
  • 第四人民医院集团成员单位
  • 陕西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基地

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是经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成立,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二级精神心理专科医院,其集预防、保健、医疗、康复、科研为一体,立足西安,辐射陕西省及周边省、市,承担着我国西北地区的精神心理病防治工作任务。

专注失眠抑郁研究与治疗治疗精神心理疾病 传承医者仁心品德